(四)和声节奏与伴奏织体的规范化
什么是和声节奏?和声节奏:是指和弦使用时的时值长度。
这是一种音乐内在声音变化的韵律。我在即兴配奏许多中外世界名曲时就发现,这些名曲除了拥有优美动人的旋律外,其内在和声节奏大多数都很有规律,这种规律给即兴配奏带来了许多方便,使即兴配奏很容易就有良好的音响效果。反之,也遇到一些歌曲,内在和声节奏杂乱无章、随心所欲,即兴配弹起来十分不便。
即兴配奏时,为了保持音乐形象的准确、统一,整体具有均衡、好听的音响效果,就必须根据歌曲的具体情况,有意识地对全曲的和声节奏进行总体的设计,使和声节奏在全曲、段落或乐句范围内达到某种统一。避免和声节奏忽长忽短、忽快忽慢的变化。
某些歌曲如:舞曲、进行曲、摇篮曲等,通常以一种主要和声节奏贯穿全曲,形成较规范、平稳的和声节奏;而多段体的歌曲,则在段落内部保持和声节奏的基本一致,不同段落之间,根据具体音乐形象的需要,采用不同的和声节奏;如果全曲不存在统一的和声节奏时,可以在上下句之中采用相同的和声节奏,达到局部和声节奏的平衡与对称。而在乐曲的高潮或结束句中,和声节奏通常会有一定的加快或减慢的变化;如果在长短句、非方整性乐句的歌曲中,和声节奏难以规范化,那么在灵活变化的同时,尽可能在乐句、甚至乐节内加以统一。
还有许多中国民歌,由于单音音乐的单线条进行,其作品大多具有节奏变化的灵活性。所以,和声节奏的规范化并不明显。即兴配奏这类歌曲时,要注意规范化的和声节奏是必要的,但也不能勉强一种和声节奏贯穿全曲,让即兴配奏陷入一种死板当中,需要在灵活变化中做到相对的均衡和统一。
伴奏织体是表达音乐形象最直接的载体,伴奏织体选择失误,则音乐形象的表达就会失误。因此,伴奏织体的规范化同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。
伴奏织体规范化主要是指全曲或段落内,使用的伴奏织体在节拍、节奏、声部组织以及音的排列上基本保持一致。一般说来,单乐段的歌曲,音乐形象较为单一,这类歌曲的伴奏织体,一般不用做太多的变化。而在较大的曲式范围内,伴奏织体的变化就会多一些,这种变化要与音乐的曲式结构划分、以及音乐形象的变化相适应,这样,既可以表达准确的音乐形象,同时也方便弹奏。如果在一个小的片段内,随意改变伴奏织体,容易将音乐搞的支离破碎,影响整体音乐形象的表达(少数节奏自由的散拍和戏剧性强的音乐除外)。
总之,和声节奏与伴奏织体的规范化,是即兴配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如果个别和弦选择失误,影响的只是局部,而全曲和声节奏与伴奏织体的选择、组织失误,影响的就是整体音乐形象。
请关注下一篇系列文章:《弹好钢琴即兴配奏的要领》(五)